从小到大,我们听过了许多的道理,但细心的你一定也发现了,它们之间有相互冲突的地方,比如说“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” 和 “成大事者不拘小节” 。当它们相遇时,我们到底该相信A还是B呢,还是说两者皆不信,或者是分条件地相信。
我想重新审视一下这些道理,找出其中的绝对真理,绝对真理的定义是不随时间、地点而转移,没有条件和无可辩驳。
道德观点
当我们审视之前,我们首先需要区分,我们审视的道理是客观的道理,还是一种比喻,亦或是一种道德观点,甚至是道德理想。
比如说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放置于大多数场景下,是一个不错的做人做事的准则,但是当处于一个你死我活的博弈场景下,想要活下去,却必须 ”己所不欲,必施于人“。
曹操的”宁教我负天下人,勿教天下人负我“,其实就是”己所不欲,必施于人“在乱世的另一种表达。由于这个准则,曹操在乱世可以雄踞一方,但这个准则和和平年代的法则是相悖的,所以我们管曹操叫“枭雄”。
孔子的这句话是他的道德理想,也是一种道德观点。道德观点是最容易自相矛盾的一类道理了,因为有的是纯粹是站在说话人的角度的骗局,而如孔子这般的圣人的话也是有Bug的,而这些话却是我们听得最多。
妈妈还能害你吗
我们最亲的当然是我们的父母,我们对于父母无疑是最信任的,当然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为了我们好,直到他们说了这句话,“妈妈还能害你吗,考公务员真的很不错?“,“妈妈还能害你吗,李阿姨的儿子真的很不错?“。
像这样的话也有很多,”老师讲的怎么会有错。“,”书上写的怎么会出错。”,等等等等。这些话都是一个模板的变种,就是权威怎么会错,权威之所以叫做权威肯定要比你正确。
我承认权威在大部分的时候应该都是对的,但权威不是真理,不是不可质疑的,也不是绝不出错的。相反,质疑权威更是一个人开始独立思考标志。
努力公式
达尔文的进化论、牛顿的万有引力,不仅对生物学、物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,而且在政治上诞生了达尔文主义、在宗教上打破了上帝对宇宙的统治,可见自然科学的发现对于哲学、政治、经济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。
基于以上思路,再结合绝对真理的定义,我想从数学的角度来谈谈关于努力的绝对公式。
第一次听到把数学应用在努力上,是听我的一个同学说的。有一次在吃饭的路上,他突然说到:“现在我们的成绩比不上实验班的,如果我们现在和实验班的人一样的努力,我们不是一直都赶不上他们。”我也为这个事实而沉默了。过了一会儿他仿佛想到什么,说到:“那如果我现在是他们的两倍努力的话,我不是就一定能赶上呢?”,我一惊,彷佛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摆在了我们的面前,这个理论不仅是有指导意义的,而且是无可辩驳的。到现在我都惊叹于他的这个想法,而他下学期果然就进入实验班了。
这个理论可以用我们中学的速度与距离公式来表达:
也就是说,即使是我们的当前位置 $S_0$ 暂时落后于人,但是只要我们的平均速度 $V$ 比别人大,那么我们的最终成绩 $S$ 早晚是会超过别人的。
这个公式可以从小学用到整个高中结束,因为大家的目标都差不太多,但到了大学,我们都要选择自己的专业,就得修改一下了:
除了时间$t$,其它的都变成了向量,不仅有大小,也有方向。$\vec S$ 和 $\vec S_0$ ,向量化主要是为了表示我们所从事的事儿是有方向的,而不是统指学习成绩,还可以代指健身情况、存款、专业知识掌握度等等的具体目标;$\vec V$ 代表了努力,努力的方向就有很多情况了,如果我们把朝向目标的方向定为目标方向,那么我们当前的所做的努力就有可能偏离目标方向,甚至完全相反。
人只有一个维度吗?扩展到整个人的全方位,这个公式就修改为:
上诉公式,当我们做全方位评比的时候经常见到,比较常见的表达是使用蜘蛛图,比如说一个人的个人能力测评图:
人的努力当然不是一个平均的速度,使用积分,表达所有不平均的努力的总和:
当然,这些都是内部因素,再加上外部因素,我加如两个随机数,一个是当前事务的成熟程度,一个是个人机遇的随机乘积。
以上,就是我对努力公式的探寻全过程,基于我目前的数学能力,也许有一天这个公式会再次被修正。